首页优秀作文作文专题正文
导航

生命的价值读后感

本文主要讲了: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儿童疑惑的问院长,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。院长拿出一块石头让他分别去石头市场、黄金市场、宝石市场三个级别不同的地方去卖,从而一次又一次的提高了石头的价值。

试问:石头真的是“稀世珍宝”吗?当然不是,而是要看你如何珍视它,从而提升它的价值。如果你不珍惜,它再宝贵,又怎样?

其实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,你看重自己,发挥你的优势,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;如果你都不看重自己,整日碌碌无为,那你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?当然是一文不值了。

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,没有人生来就必定当总统,更没有人生来就要依靠乞讨度日,遭人白眼,但由于种种原因,生命的意义也就有差别。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生命,更多的是平凡的生命,早起而作、日落而息之类的,但这些生命的价值却显得举足轻重了。

现呢所以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本身,而在于奉献。只要有所奉献,不管是长久的默默无闻的奉献,还是在短暂的瞬间发出灿烂的光芒,这样的生命都是永恒的。

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就像石头那样,如:环卫工人,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,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。他们没有自吹自擂,常常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,干着让一般人感觉恶心的活,可他们却很满足,认为很有价值,因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。可见,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,或如石头长久默默地付出,或如彩虹展现瞬间的美好――只要你肯奉献,那么生命便是可贵的,因为每个人只拥有一次。奉献便是生命的永恒,奉献便是生命的价值。
 

历时三个星期,终于读完了这本《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》,其副标题为——审视教育中“罪”与“罚”。作者挖掘出一串串那些存在于我们教育中的“广为人知”的、触目惊心的血的事件。揭露出教育中存在的让人,尤其让教育工作者,不得不关注的问题,实在是发人深省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。
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揭示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,学生是有生命,有血性,有思想的人。所以,作者说,老师不能当园丁,园丁一走到花园里,对着那些植物,只看一眼,就是咔嚓一声,参差不齐的枝叶变整整齐齐了。然后拿起一枝早已准备好的竹竿,一边比量,一边伸出大剪刀,刀锋一过去,就无一枝独秀了,而是齐刷刷地一般高矮,好看吗?当然,真是整齐又美观。可是,活泼可爱的学生能被这样去修理吗?
学生不仅是有生命的个体,而且还有思想,会思考问题,当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灵受到来自老师的言语或行为伤害的时候,他们会本能的反抗,当然,有些孩子表现在与老师对立的言行上,而有些孩子却是变得消极,自卑,甚至性格都改变了。
书中那一幕幕残酷的画面拷问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灵,试问作为一个有道德、有修养的老师,怎么可以做出那些残忍的行为,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不会忍心去打骂那些可爱的孩子。我相信有那些残忍行为的老师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肯定会无地自容,感到深深愧疚的,因为我相信他们还有最后的良知。
当然,在现在的高中校园里面,我们估计很难见到老师打骂学生的场景,但是用言语伤害学生的老师却不在少数,有一些老师自以为了不起,比学生多读了几年书,于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副我是老大,你们都不如我的嘴脸,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时,一边教训学生不努力,一边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如何。殊不知有些学生在小声嘀咕:你那么厉害,为什么还来教我们啊;还有的老师直接骂学生笨的,说某某某,你就是一头猪,真笨;也有的老师不只骂一个人,而是全体都骂,尤其在所谓的普通班,有时气急了就脱口而出:你们这群猪,怎么这么笨啊!亲爱的老师啊,如果他们真的是猪,那敢情好啊,因为无论你怎么骂,他们也没有反应,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面对的是一群人,一群十几岁的大孩子,他们有思想,他们会反抗,而且你骂得越厉害,他们反抗的越厉害。学生反抗的方式有很多种,比如说有些调皮的学生上课时不时倒点乱,有些本来渴望学习的孩子,在被你一番侮辱之后,再也没有进步的信心了,他们或许还会认为,老师,你骂的对,我就是一头猪,我笨得很,什么都不会,看来我真的什么也学不好,那还是只有放弃了。多么可惜的孩子!或许,你在骂的时候纯属无心,可是在学生听来,却是有意,他们深深的受伤了。这种隐形的伤害往往是致命的,它不是身体上的,而是心灵的,一个人的心如果缺陷了,那还怎么健康得起来呢?
我们活泼可爱的学生正是在这种长期压抑的教育环境中成长,所以,他们变得被动,他们压抑着本是属于他们的青春活力。老师说什么,他们听什么,老师教什么,他们学什么,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,有些老师开玩笑说这是奴性教育,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怎么变成一个听话的奴隶,真是悲哀啊。虽然现在一直在倡导要尊重学生,体现学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搞自主学习,探究学习,说得多好啊,可是那种被动的,“唯老师就对“的思想仍然深深的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,所以在教改的时候最大的问题,不一定是来自教学过程的实施,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生的观念。有一次,我私下里与几个学生聊天,她们说:老师,你让我们自主学习,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学,而且也学不懂。我们还是喜欢你给我们讲,我们听得特别清楚,很容易就懂了。当时,我还很兴奋,因为这说明我讲得生动又仔细,学生很喜欢。可是慢慢的,我就发现,每次课堂效果特别好,可是一到考试就见分晓了,用学生的原话来说就是:一听就懂,一做就懵。我就在思考:不管我讲得多生动,不管学生听得多认真,他们在听的时候只是记住了这道题,或者说他们记住的是我讲解的思路,而他们自己的大脑却没有去思考,他们在自己的大脑里没有形成思路,他们只拥有机械记忆,所以哪里会举一反三,哪里会学一而知十呢?他们宁愿接受老师的讲授,宁愿老师讲,他们听,他们更愿意做一个接收器,他们希望老师是传输器,因为在他们心中,知识就应该是由老师传给他们,他们直接获取那些既定的结论、真理,机械的背诵并记忆即可。
我们经常谈的话题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学习,自己得出某些结论。可是我们却忘了那些自进入教室以来就当接受器的孩子,在此时,他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,尤其是那些农村学校的学生,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学习,怎么去探究。所以,我们倡导自主学习,探究学习的时候,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转变学生学习的观念,摆脱他们的奴性,让他们自己真正认识到他们和老师是平等的,他们有自己去探究和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权利。这就需要老师的支持。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奴性教育中,变得自卑和胆小,他们甚至没有勇气在课堂上回答问题,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,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不同,害怕错误,害怕老师失望的表情,甚至是鄙视的眼神。所以,亲爱的老师,请收回所有阻碍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言行吧,让他们能够在激励的、自由的氛围中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,表达出自己的见解,做一个真正积极的、主动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