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古诗作者详情
导航

赵恒介绍

赵恒 宋真宗赵恒(968年12月23日-1022年3月23日),宋朝第三位皇帝,宋太宗第三子,母为元德皇后李氏。初名赵德昌,后改赵元休、赵元侃。历封韩王、襄王和寿王,曾任开封府尹。至道元年(995年),被立为太子,改名恒。至道三年(997年),赵恒即位。赵恒即位之初,任用李沆等为相,勤于政事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辽朝入侵,宰相寇准力排众议,劝赵恒亲征,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(今河南省开封市)三百里外之澶渊,局势有利于北宋,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,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,不顾寇准反对,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“岁币”于澶渊定盟和解,史称“澶渊之盟”。此后,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,史称“咸平之治”。赵恒在位后期,任王钦若、丁谓为相,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,荧惑朝野,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,广建宫观,劳民伤财,致使社会矛盾加深,使得北宋的“内忧外患”问题日趋严重。乾兴元年(1022年),赵恒驾崩,年五十五,在位二十五年。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,庙号真宗。葬永定陵。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。赵恒好文学,善书法。著名谚语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“即出自他,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,参政治国,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。

参考资料

生平
早年经历

  乾德六年(968年)十二月二日(12月23日),赵恒生于东京开封府第,是宋太宗第三子,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母,初名赵德昌。他幼时英睿,姿表特异。与诸王嬉戏时,喜欢作战阵之状,自称“元帅”。宋太祖喜爱他,将他养在宫中。

  太平兴国八年(983年),被授为检校太保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封韩王,并改名元休。

  端拱元年(...

生平
政治

  恤民免租

  宋真宗体恤民情,深知民间疾苦,在位期间,每逢民间有大灾大难或者百姓流离失所时,就减免百姓的税租,让百姓得以存活,渡过难关。

  咸平元年(998)夏季的四月,发生较大的旱灾。四月初四的那一天,真宗皇帝在白鹿山祈祷求雨。四月十四日,赵保吉派遣其弟赵继元入朝致谢。二十一日,派遣使臣检查全国吏民拖欠钱物,全部免...

人物评价
总评

  赵恒在位的25年,治理有方,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,国家管理日益完善,社会经济繁荣,北宋比较强盛,史称“咸平之治”。

  但是与久经沙场的太祖、太宗不同,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,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,在他看来,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思想,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。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,真宗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,反而致力...

轶事典故
与刘娥

  刘娥,四川成都人,生于开宝二年(969),出身贫寒,从小父亲就死了,跟随外祖母家的亲戚四处流浪,十几岁时就嫁给银匠龚美为妻。为了做生意赚钱,银匠带着刘娥来到当时的京城开封。龚美生意不好,走投无路,就想把刘氏卖掉。

  真宗(当时还是襄王)的幕僚张旻见过刘氏后,觉得她聪慧貌美,想起真宗曾说起想纳一个四川女子做侍妾,就安排两人见面。...

家庭成员
家世

  祖父:宋宣祖赵弘殷

  伯父:宋太祖赵匡胤

  父亲:宋太宗赵光义

  母亲:元德皇后李氏

兄弟

  汉恭宪王赵元佐,母元德皇后李氏

  昭成太子赵元僖

  商恭靖王赵元份

  越文惠王赵元杰

  镇恭...

陵寝墓地
陵墓地理

  宋真宗赵恒永定陵,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蔡庄东北岭上。赵恒于乾兴元年(1022年)葬于此地。陵墓底部东西宽五十五米,南北长五十七米,高二十一米。周围有建筑遗址的土丘十六个,陵墓四门各有石狮一对。陵前石造像四十八件。东边计十四个石人,2个石羊,两个石虎,两个石马,一个石麒麟,一个石凤凰,一个石象,一个石望柱;西边与东边相同。墓前有一石拜台。永定陵...